
黄权回不去了杠杆配资公司,这句话有两层意思:一是他实在回不去,二是他根本不想回去。
首先,黄权是率领一万将士投降的,而不是单独投降。他带着几百名将领和其他士兵一同投向曹魏。《三国志·文帝纪》里提到,黄权和南郡太守史郃等318人一同向曹魏荆州刺史投降,且向魏方上交了蜀汉的印绶、棨戟等象征权力的物品。投降后,黄权和其他将领得到了魏文帝曹丕的接见,曹丕高兴地给予了丰厚的封赏,黄权被封为镇南将军,并加封育阳侯。其他将领也分别得到了列侯、将军等职务。
面对这么大一批降将,曹魏自然不能掉以轻心。尽管表面上给了他们很多奖励,但魏国肯定会加强对他们的监视。特别是黄权,作为这批人的领头人,他被加封为侍中,成为了朝廷核心官员之一。为了防止他们叛逃,魏国肯定会采取分散安排,把这些蜀军将领分配到各个魏军部队中,以此打破他们之间的原有联系。
展开剩余70%要说黄权如何秘密逃回蜀汉,几乎不可能。即使他有逃走的办法,也很难做到在魏国的重重关卡中不被发现。从洛阳到蜀汉,最短的路线是先从洛阳前往上庸三郡,再沿汉水逆流而上,到达汉中,最后再到成都。这段路程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,期间还需要通过魏军的多个检查点和哨所,逃走的难度可想而知。
但更重要的是,黄权并不想回去。投降时,他不仅是自己一个人,他带着一万人一起投降,难道他能抛下这些人独自逃回去吗?如果他回去,自己能够恢复到之前的地位吗?显然不可能。黄权如果逃回去,面临的风险太大,不仅可能遭到蜀汉朝廷的不信任,甚至会遭受其他人的羞辱。就像西汉时期的李陵,投降匈奴后,即使有机会回汉朝,也不敢冒这个险,因为他已经在匈奴有了稳定的地位,如果回汉朝,可能会遭受屈辱。
再说,黄权虽然投降了曹魏,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。经过多年的努力,他在魏国的地位逐渐稳固,甚至在239年被封为车骑将军,并开府仪同三司,成为曹魏第一个开府的官员。这么高的地位,他回去之后能否恢复呢?这一点没有人能保证。
另外,黄权不是一个人投降,他带着很多蜀地的士兵。如果他逃回蜀汉,这些跟随他的人怎么办?他难道能一个人带着这些士兵一起回去吗?显然不可能。如果他单独逃走,留在曹魏的士兵会遭遇什么呢?黄权自然要考虑这些问题。
古人非常重视名节。比如于禁在襄樊之战中投降,被孙权送回曹魏时,曹丕没有直接责怪他,但却让他去祭拜曹操,做了个羞辱性的举动。于禁后来因为羞愧而去世。黄权显然知道这些事情,他投降已经是第二次了,第一次是在刘璋手下,第二次是在刘备处。要是再逃回蜀汉,那就是第三次,可能再也回不到之前的地位。
当初刘备宽容大度,免除了黄权家属的惩罚,但换作是刘禅或者诸葛亮,黄权是否还能得到同样的待遇呢?即使不受羞辱,黄权的名节也会受到影响,因为人们对他的看法已经发生了变化。
最后,曹魏当时占据了中原核心,且得到了汉朝的禅让,成为了名义上的正统,掌控了最重要的九州。而蜀汉虽然有一定的实力,但相较于曹魏,始终处于劣势。即便黄权回到蜀汉,也很难改变蜀汉被曹魏吞并的命运。与其回去冒险,还不如留在曹魏,等待局势的变化,或许有一天曹魏统一天下,蜀汉反而能恢复。
因此,黄权的选择显然是留在曹魏,他不愿冒险回去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易配牛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